大武汉和大上海,这两个名称也是来自清末民初,它们称得上大是因为他们历史与现今的影响。
武汉与上海在清政府被迫打开通商口岸后,后更是被强行租借。特殊的国际政治,口岸开放因素。使得汉口租界和上海租界带动武汉和上海两座城市的发展。武汉与上海因为这样的特殊原因在当时成为中国两座最先进发达的城市。
武汉和上海成为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城市,自然称得上大。当时去过这两个中国最先进都市的人,回到家乡自然会进行对比,大武汉和大上海之称呼也是名副其实。
上海至通商口岸开放以后一直到现在,上海经济都是中国经济皇冠上的明珠,经济之大名副其实。大上海这个称呼也名副其实,其实大上海这个称呼都无法完全描绘出上海的魔力,现在大家更喜欢用魔都来称呼上海。
而武汉称呼为大武汉除了经济也有其特殊的政治地位。
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发生与武汉,给武汉注入了革命属性。加上湖北历来是长江上游要害,武汉尤九省通衢,自来东南有事必争之地。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有扼控四方的战略地位。
革命成功后就少治理国家。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构想“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想要对标纽约,伦敦这些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国自己的国际化都市。于是武汉正式开始了有规划的近代化建设之路。
1938年6月27日,武汉会战时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抗战一周年宣传大纲》,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 于是全国各地响应“保卫大武汉”的口号,这就是当时武汉的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武汉也不堕大武汉的名声。教育上武汉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也是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文化中心。
武汉的地域也庞大,整个城市时长陷入东边有雨,西边没雨的境地。
由来是“十里洋场大上海,大江大湖大武汉”,从词面上很简单的介绍了上海和武汉。新中国的改革开放让大上海更繁荣,但大江大湖大武汉可是天造地设的!
大上海是因为上海是旧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可以算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大武汉的来历首先因为武汉是九省通衢,地理位置重要,另外旧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就在武汉三镇,因此才有大武汉的说法